2010/02/26

悶熱

用透氣膠布貼起來可能會好一點
誰叫我要受傷

/
是夏天要來了嗎?
其實我還沒準備好
還不想要這麼快離開冬天

我喜歡空氣快要凝結的冷空氣
我喜歡縮在那裡享受寒風刺骨
但又喜歡叫說好冷

/
寒喧問暖
是表面的

好受不了



為什麼簡單的發誓發不出口
有病阿!

2010/02/23

Rich Dad

「如果你是那種沒毅力的人,你將放棄生活對你的每一次推動。這樣的話,你的一生會過得穩穩當當,不做錯事、隨時準備當永遠不會發生的事情發生時解救 自己,然後,在無聊中老死。你會有許多朋友像你一樣的朋友,希望生活穩定、處世無誤。但事實是,你對生活屈服了,不敢承擔風險。你的確想贏,但失去的恐懼 超過了成功的興奮,事實上,從你的內心深處,你就始終認為你不可能贏,所以你選擇了穩定。」

/

事實上,

內心深處,始終認為不可能贏,所以選擇了穩定。



2010/02/22

富爸爸窮爸爸

「我負擔不起」這類的話,基本上就是一種精神上的懶惰。

/

林中兩路分,可惜難兼行。遊子久佇立,極目望一徑。蜿蜒複曲折,隱於叢林中。我選另一途,合理亦公正。草密人跡罕,正待人通行。足跡踏過處,兩路皆相同。兩路林中伸,落葉無人蹤。我選一路走,深知路無窮。我疑從今後,能否轉回程。數十年之後,談起常嘆息。林中兩路分,一路人煙稀。我獨選此路,境遇乃相異。

羅勃特。佛羅斯特

/
「如果你想讓他贊成什麼,或是做些什麼,最好的方法就是跟他說:『我覺得你應該做不到。』」

2010/02/19

又是尾聲

假期又要結束了
看看今年五個禮拜的寒假做了些什麼事

/
看了五本書
(這是最驕傲的事)

看了兩個展
看了四部電影
拍了三次外拍
做了不少圖
談洽了一個case
台北該逛的街都逛過了不只一遍
依舊的該見的朋友們都見過了
又一次的自己去了郊外散了心
過了年打了無數小時的麻將
染了頭髮做了指甲

做了這些事情好像也不是太充實
但好像比以往的假期好一點(?)

/
要開學了
真的不知道這學期會怎樣的過

2010/02/15

媽媽

大年初二
回娘家的日子

/
雖然阿媽家很近
但是一年才回去一次兩次

這次看到阿媽
心情很不一樣

歲月不饒人真是一點都沒錯
人走到了這個歲數
好像非得有什麼不舒爽的症狀
看了好心疼

能夠握著她的手
能夠跟她說說笑笑
看著媽媽跟她媽媽的相處
我覺得格外的溫暖

其實這些老大人什麼都不奢求
只是希望子女們都可以過的很好

而他們現在
只是希望有個陪伴
只是希望還有人注意到她
所以才會有囉唆產生
才會有煮不完的飯菜因為這是他們僅剩的絕活了不是

多點體諒

在有生之年多盡一點孝道
不管怎麼樣
他們都是最愛你的人
而我們都是他們辛苦懷胎十個月所生下來的

與親人

不管怎麼耍嘴皮
不管怎麼爭吵
在你覺得最嘮叨最煩的時候

他們是愛你的

/
話雖然是這樣講
但是有時候還是會



2010/02/12

串聯

不論是大人長篇大論的道理
還是老朋友無意講出的幾個字眼
又或者是路人的goosip不小心被聽到的瞬間

都足以有新的領悟
雖然有時眞的覺得挺煩

/
只要腦袋有沒想過的想法出現
又或者接受了習慣了以前不曾接受的想法

那就對了

我想所謂的成長
就是從生活、朋友、社會、學校、工作、休閒、愛情、忌妒、猜疑、應酬等等等
之間所累積的經驗經歷

在不知不覺中
大腦自動串聯系統的操作執行之下
會有新的領悟

/
然而清醒

2010/02/06

我愛故我在

我們總想表現得蠻不在乎,尤其對於那最在乎的事。

「大部分的人們,對愛的印象,其實大部分都不是真實的。意思是說,人們愛上的並不是對象本身,而是愛上他們自己對對象本身所產生的想像。

生活一直都是愛情的敵人。時日一久,剩下的,多半只是精疲力竭的習慣。當初眼中的紅玫瑰,也不過是今日牆上的一抹蚊子血。

愛的變質,還是發生了,早晚而已。

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,有人養尊處優、有人獨立早熟,但不管什麼樣的人,大多是自私的,自己先顧好最重要。尤其當下世風日下,人不僅要在職場心機算盡,在情場上更是。

說穿了就是自私、自私、自私。

每個人都可以傷害別人,卻無法忍受自己受傷。」


最真實、最坦然、最痛快,
她會變的很弱,也會變得更強。

/
當然,看著他眼神還是要專心地迷濛,但心裡要冷靜地告訴自己:等一下,再等一下,他有可能只是過客。

Girls at 20
多去旅行、看書、看電影,多去做一些你夢想中想做的事、去你夢寐以求的地方,因為在二十幾歲不做,以後可能沒機會了。

就算以後有機會,那感覺是不會一樣的。

/
二十歲,有什麼好怕的。
去玩就對了。

只要記得每一次的投入都要保持最清醒的傻子就行了。
收放自如,學著當個聰明的女人,

偶爾瘋狂、別太失控。

就這樣吧,
因為我們還年輕。

2010/02/02

「設計具社會性,它活在社群裡,也創造社群,它需要一個自己的社群,一個誓言精進和討論共同希望和欲求的設計師團體。所以隨時閱讀、書寫和談論設計方面的相關實務。」

是要如此沒錯